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动态

优秀科技工作者|苏军良:以心为犁 逐梦科普

2023-07-11 10:10:35 晋城市科学技术协会


苏军良:以心为犁 逐梦科普

苏军良,1975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阳城县军良植保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支部书记、理事长,科普中国芹池镇乡村e站站长。多年来,他刻苦钻严农业科技,一心扑在农业技术服务上,带着科普技术员把服务大旗插遍了阳城、沁水的48个乡镇500余村落的田间地头,为农户检查农作物病虫害,普及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2018年被阳城县科协授予“阳城县科普带头人”,2018年12月被山西省科协授予“绿色通道先进个人”,2020年1月被山西省农业农村厅评选为“优秀职业农民”,2023年5月被评为“晋城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转变观念 搭建平台

山西省阳城县芹池镇是阳城县农业重镇,大壑村青年苏军良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小伙。在学校他学的是乡村综合管理专业,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当村委会主任,经营摩托修理店......最终他选择了自己最擅长做的事:与农民打交道,与农业打交道。

苏军良说,2008年他开始从事农资行业。刚开始就遇到了大麻烦,一次他组织服务人员去给老百姓玉米田打草药,错把草甘膦当成二四地灵思,怼到玉米除草剂里面了,五亩地喷完药后才发现把药打错了。事情发生后,他请来农技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会诊,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挽回了损失。这件事也让苏军良意识到社会化服务不单单是店面服务、产品送货上门,更重要的技术服务、售后服务、人文服务。苏军良是个热爱农业又肯钻研的小伙子。于是他购置了农业科技书籍,从书本上学习理论知识,了解农作物特征特性及化肥、农药使用方法,在实践中摸索,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知识基础上,他并利用网络平台,在不同的农时季节里,向农民朋友发布科学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苏军良深知,只有干一行,爱一行,从实践中夯实科学技术知识,才能更好的服务农民。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变革,农民大多选择煤矿上班或城镇居住,致使农村耕地无人问津,多年来,在上级农委、科协的帮助和支持下,他勇于创新、敢于变革,2015年7月10日联合5户农民牵头在北宜村组建了军良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生产资料的集中购买,花草、树木、蔬菜、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植保服务,开展农业技术交流培训和信息传递等业务。合作社成立八年来,现已发展成员共计236户,注册资金165万,固定资产320万。拥有玉米收获及3台、拖拉机7台、农机具26台(套)、新型高功效植保器械无人植保飞机3架、打药车2辆、易喷宝10台,水雾机、弥雾机、烟雾机数十台,远程虫情测报仪3台,统防统治日作业能力得到2000余亩。他带领科普志愿者把服务大旗插遍了阳城、沁水的48个乡镇500余村落的田间地头,服务三农,被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为“农医生”。


党建引领  科技赋能

他依托“党建引领发展、靠发展检验党建”的发展理念,创新服务方法,凝聚组织活力,带领支部党员和积极分子抓服务、务实效,通过“百亩良种良法示范田”开展科技推广与示范,组织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科普会员等300余人次,进行田间观摩与讲解两次,对表现好品种、种植模式进行了推荐介绍,真正做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受到群众一致好评,达到了科普田间课堂实训的目的。几年来他利用高功效植保器械实现了防治效率、防治效果、防治效益的“三提高”;产量损失、用工成本、用药成本的“三减少”;农民、机手和组织的“三满意”;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生态“三安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政府和农户的一致认可。


关键时刻 责任在肩

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苏军良主动向镇政府请缨,利用先进植保器械义务为芹池镇各村、单位、企业、学校喷洒84消毒液,奔赴在村庄单位期间,他磨破了厚实的棉鞋,在冰冷的寒冬下消毒,穿着厚重的棉衣、棉裤,每天背着50余斤的机器和水,徒行5万多步,他从未叫过一次累,近一个月的时间花费了万余元,从未向任何单位或部门争取过补助,他说这就当作大爱捐赠,正是有了他这样脚踏实地的科普志愿者才使得芹池辖区各企业复工复产、学校开学和居民生活奠定了环境安全,树立了科普惠农中心服务站基层为民办事的实用形象。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市场经济大潮中,农业、农村、农民迫切需要一批又一批像苏军良这样心系农民、热心土 地的三农服务者。十几年风雨农资路,苏军良大胆探索,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他说,将来他要以更科学严谨的态度,为农业“把诊问脉”,以更踏踏实实的行动,为农民排忧解难,以全心全意的服务,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